文 | 张宇驰
8月,AI绘制的油画在艺术比赛中斩获奖项,引发热议;月底,NovelAI模型流出,越来越多的二次元绘画作品登上社交论坛,甚至被用于售卖;9月,图片版权商Getty Image禁止上传交易AI作品……AI绘画“火”了,有人却担心艺术会因此消亡。
AI绘画的爆火,贴合了人们亲近艺术的追求。绘画创作原本是小众的专长,多数人只能望而赞叹。现如今只需提供几张画作参考,并输入个性化词条,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作品。你可以大胆地将一束花变为美少女,抑或是将梦中模糊的光景记录下来。AI绘画降低了构图作画的门槛,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。
AI绘画作品流入市场,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业态。圈内流传着一则玩笑,“7月份,某画师还在鄙视AI作品,9月份就已经被抢走生意。”反映出AI进步之快与适应能力之强。现如今,AI能够为画师提供底稿,精简艺术创作流程,或是直接为快消宣传供稿。可以预见,成熟的AI绘画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紧跟市场导向,戳中多数人的审美点。
但若要说AI可以取代艺术,仍是无稽之谈。德国哲学家本雅明曾用“光韵”的消失来描述传统艺术性的消亡,在AI绘画上亦可窥见一二。艺术不仅是纸面上的颜料色块,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。它可以是米勒在秋后麦场上体味的艰辛,是徐悲鸿在飞鬃墨骨间传达的抗争,也可是林间碎叶光影的定格,是深夜的孤独与惆怅。艺术家通过画作传达情感,引起观众的共鸣。AI绘画尚且需要对既有风格进行模仿,是资源整合而非原创,终究难以触碰到艺术的灵魂。艺术性需要的不是“通解”,更不是基于市场参与的“最优解”,而是直戳人心的“个性解”。
科幻小说中,有了“拐棍”的写手丢掉了名为“灵感”的财富;现实世界中,AlphaGo之后的围棋定式“无聊透顶”。过分追求“最优解”,却忽略了艺术的个性与创意,忽略了人自身的发展和进步,这才是消亡的真相。更多的参与、更快的创作不会毁掉它,能取缔艺术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盲目与无知。
【作者】 张宇驰
南方评论
扫码关注
QQ联系
微信好友
关注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