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上我也行——吗?”
AI作画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从几年前开始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新的“自动作画AI”跳出来,凭借精心调试的案例吸足眼球。但到了大多数人手里,却又只能画出仿佛脱胎于克苏鲁神话的诡异产物,好奇心的热乎劲冷却后就被快速淡忘。
两款能将简单图案复杂化的AI,仍然存在不少局限
直到最近,一批风格独特的画作开始在网上流行。天马行空的构图、丰富的细节加上风格统一的笔触无不彰显着作者的艺术审美,只不过它们是出自AI之手。
作者:Aetherial
作者:Binx.ly
但在精致的画面背后,最让人吃惊的还是这些AI的画图方式:直接描述想象中画面,它就能生成对应图像,就像能听懂人类的自然语言一样。一个“用嘴画图”的时代,仿佛已经悄然即将来临。
1
早在一年前,一个名叫wombo的AI绘图程序就已经引发过热议。不需要任何绘画基础,也不必懂复杂的参数调试,只要输入一句简单的提示词,就能得到一张可能风格诡异但颇具神韵的作品。
只是更多时候,想得到一张符合想象的画作并不容易。
当你尝试描述“用吉普力工作室的风格画出一个皮卡丘”时,可能收获的却是一幅“移动的皮卡丘城堡”;想看看蒸汽朋克的海拉鲁大陆如何,却只得到一个机械宇航员的侧身像。想让AI读懂自己的心思,除了需要更精准的描述外,似乎更需要还是运气。
最近开始流行的Disco Diffusion(以下简称DD),和wombo一样基于Deepdream视觉程序,但相较之下它明显更能和人类“互相理解”。不仅画出的作品诡异气氛大减,而且能更精准地还原场景描述,更能“听懂人话”。
当我同样输入“一座巨大的哥特式城堡,矗立在波涛汹涌的流光之海中”时,两个AI的作品对比非常明显。DD已经完全丢掉了满是AI烙印的抽象画风,用以假乱真的笔触还原了我想要的风格,而这距离我的想象已经非常接近。
右侧两幅DD画作是同一描述下生成的不同结果
相比于wombo固定种类的画风选项,DD通过直接添加不同的关键词调节画作风格。这些词汇可以是绘画形式、流派名称、艺术家名字或者具体到某个作品的标题。
同样是上述哥特城堡的描述,加上“中国山水画”或“梵高的星月夜”的补充后,得到的结果就大相径庭。
在一个名为weirdwonderfulai的网站上,众多使用者总结出了同一句话在不同作者、流派、关键词下得到的上百种结果以供参考,由此可以看出DD强大的风格把控力。
许多创作者的悉心调教后的DD,已经完全具备“画出”一系列成熟作品的潜质。社区里有不少人经过初步摸索,画出的作品已经很难看出AI处理的痕迹。
作者:annetropy
扫码关注
QQ联系
微信好友
关注微博